企业内部招聘的技巧
内部推荐就是通过企业内部员工推荐新员工的招聘方式,内部推荐的特点是招聘成本小、成功率高。由于内部员工的提前识别,候选人的基本素质较为可靠,文化上也较为接近,特别是内部专业岗位上的员工推荐的人才,这些人才的专业技能已有一定的保障,因为专业人员之间的关系网络是最直接有效的招聘渠道。内部推荐可以说是一片招聘的蓝海,但是挖掘的难度比较大,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并且需要持续去运作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在内部推荐工作中,有一些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
首先,选择推荐人的环节非常重要,因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人际圈子,专家推荐专家,内行推荐内行。如果我们要找到一个职位上的理想人选,就要先找到和理想人选在相同或类似职类、层次的人选(比较容易找的是本企业员工),然后由此扩展出相应的人脉关系。
其次,要落实对推荐人的及时激励,并让推荐变得有趣味性。目前内部推荐的一个弊端是企业的内部推荐政策描述得非常好,但实施起来效率很低,员工很难真正获得一次内部推荐奖励。相比起“奖励”这个词,我认为用“激励“这个词更好,因为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循序渐进、随时去做、多次去做的,而奖励难以多时间内多次实施,“激励”重在内心,而“奖励”重在物质。企业最重要的是营造一种人才推荐的氛围与“势”,因此要把激励的“门槛”降低,让大家感受到内部推荐激励一直在身边存在。“积分制”是实现内部推荐激励的最好方式,比如推荐一份简历可以积多少分(根据简历是否有效设置不同分值,即使是无效简历也可给少量的分,以激励推荐人才的行为),再到被推荐人通过初试、通过复试、被录用、入职、转正等环节分别积多少分,不同的积分可以换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激励,可以通过对员工进行调查,了解员工的需求,然后基于员工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
职业资格证“瘦身”给社会减压
这几天,对即将步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来说,有一个好消息:5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实行清单式管理,通过取消、合并等再减少一批职业资格,将剩余职业资格列入目录。这意味着,今后各地区、各部门未经批准,不得在清单目录之外自行设置国家职业资格。(5月31日澎湃新闻)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掀起了一大波考证热潮。很多参加工作的人们积极考证,以求得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考证的热情大于投入到工作中的激情;也有很多未出校门的大学生跟风考证,为了将来找工作能增加筹码,甚至耽误正常的学习时间去参加考试。
人们总觉的拥有职业证书越多,就越有保障,把职业资格证书看成一种资本,但实际上有一部分职业证书并没有什么意义,比如文中提到的“美甲师资格证书”,反而浪费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本职工作,这就本末倒置了,职业资格证书“瘦身”砍去一些没有意义、社会不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是给劳动市场减压,让更多的从业者把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
职业资格证“瘦身”要着眼于思想层面,首先要纠正人们认为职业资格证书越多越安全、越有用的错误思维。不然一些人甚至会埋怨政府“多管闲事”所以宣传教育一定要做到位。可以通过社区广播、传单、条幅、微信平台等形式进行教育,解放“有证就有工作机会”的思想。同时也要多组织一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工作培训,有技术在手从业者心里有底气自然不去在浪费精力考哪些没有价值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行业活力。对于保留的证书比如医师证这种有较高的知识技能含量的证书,要提高要求,持证者能力不达标发证机关有连带责任,让职业资格证书更加有含金量,这是对整个社会负责。
来源:东北新闻网,作者:李俊哲
原标题:《职业资格证“瘦身”给社会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