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用型人才荒问题突出 专家呼吁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虽然从某个角度看,“用工荒”反映的是农民工对薪酬的更高要求和沿海地区传统产业对于成本增长的不堪重负;但其中更突出的问题还是中高级技术工人和应用型人才的匮乏,这正在并将持续影响东部区域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全国范围内产业向中西部梯次转移的进程,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更突出的问题是“应用型人才荒”
随着经济社会结构加快转型,新兴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使得人力资源结构性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这些年,我国的大学普遍扩招,每年“入市”的高校毕业生可谓数量充沛,然而由于大学教育一直偏重学术导向型,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难以适应产 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趋势,在传统岗位已大致饱和的情况下,就业不容易;另一方面,大量缺乏一技之长的纯劳力型农民工进城后,只能进入低端制造业 和服务业谋生,而且少有学习技能的机会。以上两个问题持续发酵,既在近两年持续引发了“用工荒”,也在一定程度上滋生着新的社会矛盾。虽然从某个角度看, “用工荒”反映的是农民工对薪酬的更高要求和沿海地区传统产业对于成本增长的不堪重负;但其中更突出的问题还是中高级技术工人和应用型人才的匮乏,这正在 并将持续影响东部区域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全国范围内产业向中西部梯次转移的进程,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应用型人才荒”并及时采取措施,要研究制订人力资源结构优化战略,确保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求相匹配。
改变职业教育“见人矮三分”处境
教育经费占GDP总量4%的目标已经落实,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怎样有效使用这些经费,使之产生更佳效益。而衡量教育效益,一个重要指标应是人才资 源结构的优化,要确定动态变化的“培养重点”。在上海,尤其需要根据“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研究加强应用型、创新型本科、专科人才的培养。
首先要端正人才观念和人才培养理念。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重学术理论,轻实用技能”的倾向,在社会上,对人才的评价也普遍偏重学历、学位、学 校“档次”、是否留过洋等表面因素。应大力倡导“实践出真知、贡献鉴人才”的正确理念,改变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的偏向,特别要切实提升职业教育和 应用型人才的社会地位,改变职业教育“见人矮三分”的处境。要强调人才多元发展和差异化教育,引导更多青年立志成为应用型人才。
同时要增加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建设一批培育应用型人才的高地。目前,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因学术理论相对不强而在所谓“高校排行 榜”上居后,并且几乎无一进入211高校行列,结果因为资源与机遇不足而影响了人才培育。改变这种现象,必须给它们增加资源投入,支持它们吸引、集聚优秀 师资,同时扩大招生规模。各地应在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的实施中着力建设一批重点应用型院校和重点学科、专业。
为中低学历劳动者提供职业培训
建设应用型人才培育高地,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当今世界不少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如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都 走在世界前列,它们的体制、机制和教学内容、方式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我国不少院校已建立起了对外交流合作关系,但要落到实处,要有后劲,要有国家规划和政 策措施的支撑。
也要重视民办职业技能教育,拓展人才培养渠道、丰富模式。多年来,我国民办院校有了长足发展,但多多少少也存在以研究型或研究教学型高校为标杆 的发展导向偏差,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也偏于“不问社会贡献、但求SCI索引”,有着学术理论化倾向。其实,职业技术高校的质量与水平,应主要根据用人单 位、相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和满意度来评估。
进一步看,还应积极引导、鼓励社会机构为中低学历劳动者提供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有必要支持“校企合作”,以此切实提高现职员工和年轻求职者的职业技术水平。
卓众猎头编辑 来源于中国新闻网
http://www.zzhr.net.cn/
找放心猎头公司,上卓众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