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定薪”引凤来 释放人才引领发展新效能
近年来,山东省国资委坚持人才强企战略,积极指导省属企业探索创新高层次急需人才引进方式。截至目前,共有11户省属企业实施了“一人一薪”谈判工资制度,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薪酬分配制度不断完善,人才引领发展的效能持续释放。
秉持“一流人才、一流报酬”理念
不断夯实政策保障基础
山东省国资委重视发挥考核分配引领保障作用,不断健全完善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助力省属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启动后,山东省国资委在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省属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建立省属企业三项制度改革长效机制的意见》的基础上,印发《关于促进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考核分配实施意见》,提出对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可不限于岗位薪酬框架,实行“一人一议”协议开放薪酬,上不封顶。指导省属企业科学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和配套措施,健全完善“选、用、育、留”人才工作体系。浪潮集团制定《人才引进专项基金实施细则》,对于引进的国家级人才、省级人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等,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一人一薪”的人才引进收入制定方式,构建开放的引人机制。山东国惠集团制定《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管理人才的意见》和《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等相关制度文件,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明确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可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等方式,为高层次急需人才“量身定制”薪酬待遇、生活津贴、子女入学、家属就业、住房安居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秉持“唯才是举,唯能是用”理念
不断探索引才实现路径
山东省国资委重视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出台《关于对省属企业高质量双招双引考核的实施意见》,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鼓励省属企业通过引进一流人才助推高质量发展。依托上海齐鲁、深圳东华、香港华鲁等企业,创新建立3 个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驿站,打造全省“双招双引”的驻外桥头堡,为企业吸引高端人才落户山东搭建平台。山东港口集团结合发展实际及战略导向,采取委托第三方猎聘机构精准寻访适岗人才的方式引入名急需人才,精准补足了集团在金融、船舶管理、软件工程、资本运作、境外及合资公司业务破题等方面的人才缺口,助力各业务板块规范高速发展。山东重工集团坚持把引进人才作为“一把手工程”,面向全球拓展渠道,主持组建了一支熟悉海外背景、精通国际规则的专业化引才团队,大规模集聚海内外各类人才。
秉持“以价值体现价值,以财富回报财富”理念
不断厚植双赢发展生态
山东省国资委在做好工资总额管控基础上,指导省属企业分岗位类别、分人员层次实施差异化绩效薪酬,鼓励企业围绕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流程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等创新领域探索实施市场化薪酬模式,推动薪酬分配向核心关键人才等效益创造单元倾斜,为实施“一人一薪”谈判工资制创造宽松氛围、丰沃土壤,激发基层单位薪酬分配活力。山东重工集团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搭建起企业与科技人才相互促进的广阔事业舞台。在行业内率先建立“立军令状+揭榜挂帅”机制,“军令状”项目单项最高奖励2000万元;“揭榜挂帅”项目单项最高奖励700万元,两项奖励总金额高达1.6亿元,切实让创造价值的科技人才名利双收。
秉持“赛马不相马
以业绩论英雄”理念,不断完善对标考核体系
山东省国资委重视做好引才“后半篇文章”,引导企业对于引进的高端人才不能一引了之,更要配套实施引进人才绩效考核机制,确保“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充分激发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干事创业热情,切实将完成激励目标的压力层层转化为推动企业绩效持续提升的动力,持续增强企业产品结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投资效率、运营成本、人才团队的行业竞争力。华鲁集团权属公司华鲁恒升为充分调动核心人才的积极性、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省属企业中率先实行限制性股票激励,采用“七定”股权激励模式(定对象、定数量、定来源、定价格、定时间、定条件、定规则),设定较高的解锁条件,兼具激励性与约束性,将企业利益和骨干核心人才个人利益牢固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