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职场上,为什么要慎用语音发消息
美国石英财经网7月18日发表题为“在中国,发送微信语音信息是一种身份标志”的文章称,微信有一种发送语音信息的功能,你可以口述记录想发送的信息。对那些缺乏相关经验的人来说,这只不过是另一种可替换文字信息的方式而已。然而在中国的职场世界,用微信发送语音信息被视为令人反感之举,通常只有上级对手下发送时才会被容忍。原因何在?
在中国,许多职业人士如今把微信而非电子邮件当成首要的职场通信媒介。通常,如果在微信上连续向人发送长达数十秒的语音信息,肯定会令对方很恼火。
如果你处于嘈杂环境中(比如在参加社交活动或聚会),将不得不凝神屏息倾听或找个安静地方才能听清;如果你在图书馆,将不得不翻出耳机;如果在开会,只能等到会议结束。要想把语音信息全都记下来,需仔细倾听有时甚至需要笔录。更糟的是,此类语音信息内容不能以文本方式存在,因此以后无法通过关键词搜寻。语音微信也无法转发。
(提示:语音微信具有转化为文字的功能,但这仅适用于简体中文版本的微信App,且若发送者说方言或口音较重,都会影响转换的准确性。)此外,接收语音还消耗更多数据流量,若不在wifi环境下,这可能产生更多通信费用。
简言之,发送语音而非文字微信,无异在向对方表示:我显然比你更忙也比你更重要。发送者节省了时间,却是以接收者付出更多时间为代价。因此这种方式几乎总是被用于一种不对称的关系中,比如当老板向下属下达指示时。
所以,在中国职场尽量不要发送语音信息,除非你是在与那些显然把你当成“老板”的人交流。即便发送一条超长信息,也要打成文字,而且最好是一条长信息而非多个短句。这能减少接收者的手机震动次数,并为其节省电池电量。
若出于特殊原因不得不发送语音信息(比如你在开车或事态紧急,或者你的手无法打字了),那也要先道个歉并告诉对方你别无选择。
所以,尽管中国的微信“麦克风”按钮着实诱人,还是坚持使用“键盘”吧。
▲(作者Zara Zhang,丁雨晴译)
来源:环球时报
原标题:《美媒:在中国职场,为何要慎用语音发信息》
简历投递邮箱:zhuozhong@zzhr.net.cn
猎头公司:http://www.zzhr.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