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汇总
IT/互联网
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
金融
快消品/零售/批发
制造业
服务业
连锁经营
酒店/餐饮/旅游
其它
成功案例汇总

你会选择离开大城市工作吗?

 你会选择离开大城市工作吗?

1

你在大城市落魄得像只狗

我曾经觉得我注定得生活在大城市。

大城市就业机会多,休闲娱乐丰富,公共服务完善,猪朋狗友汇聚一堂。甚至给人一种畸形的优越感。

 

我们家里称从广州回来为下来。每当有三姑六婆不怀好意地问我是不是下来后不回去了,我都觉得是对我能力的羞辱。

家里的共享单车会被拆着偷走,家里出门要记得带现金买单,家里的人结婚生孩子都特别早。事业好不如嫁的好是那里奉为圭臬的价值观。思想观念的差距是最可怕的存在。

 

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像我一样再从小城镇里拼命探出头来,渴望在大城市里有一席之地。 这就是当今中国城乡二元壁垒下的残酷现状。可是,没有人能尚自定义和评判什么才是好的生活

 

相夫教子,琴瑟和鸣,四世同堂,天伦之乐。这样的生活凭什么由我来看不起? 

 

在每个丧尸般走出市中心华丽办公大楼的清晨,在每趟上上下下都是战斗的地铁里,在每个客户催命般的电话铃声中,没房没对象地窝在养活房东的方寸之地,这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这个时候往往另外一个自我会站出来反驳,我是在为我的吃不了苦,不努力找借口。

 

毋庸置疑,每个人无论什么时候身处哪里都需要努力,因为人生就那么短,能多实现一个梦想,就是赚的。

 

如果同等时间是用在葛优躺上,不是不行,只是没那么划算。

人活着毕竟要干点什么。

但是,我的误区在于,把大城市里的病态忙碌事业拼搏人生美满等同起来。

 

先前有个客户一两点用公司座机给我打电话,尽管她确实很牛逼,但这种工作方式并不适合我。我并不是在将敬业爱岗污名化,只是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

 

大城市不等于努力,回家不等于没出息,关键在于我想干点什么。


后来我便裸辞尝试做自己的音乐,写自己的文章。我想,哪怕我的才华不足以支撑我的不现实的理想,给自己一个机会试试看,大不了重头再来。人生那么短,好好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好么?

 

就在这个期间,我开始接受回家的想法。

 

2

你还能看你的父母几次?

上一段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下面谈谈对我刺激最大的因素。

 

你们怎么看待生老病死 我是个幸运到极点的人,从我有意识以来,离死亡一词非常遥远。

 

我的爷爷奶奶似乎都是那样的年纪,他们爱打麻将,准点去散步,小日子过得很滋润。今年春节回家看望他们,奶奶偷偷地告诉我,他们不打麻将了。爷爷最近的神智有些恍惚。向来寡言木讷的父亲也曾隐晦地问过,爷爷今天是不是没去散步。

 

那天看着爷爷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在街上穿过,骑得很慢很慢,车轮碾过歪歪扭扭的泥路。我不敢喊他,怕他分神。他也看不见我,淡然地目视前方,仿佛清晰地看透了自己的路。

 

我向来心思重,坦白讲,我无法想象亲友的离去,也无法释怀。那是我第一次思考生死。

 

老人在临近那条线的时候会想些什么。一个人的离去,会给朝夕相处的另一半带来多大的打击。会给已经同样苍老的子女带来多大的苦酸。而我还能见多少面,说多少句话,如果拿个计算器来算,种种相加有没有我看电影唱K娱乐的时间多?

 

今年春节过完,我的父母送我去车站,他们目送着我的车远去,每一次,我都会想起龙应台那句刺激泪点的话——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我从初中开始住宿,我的父母曾在早上六点多大老远跑到校外,扒拉着栏杆看我军训。之后的无数次离别,每一次都含着这样不忍不舍却生生咽下去的辛酸。

 

我的父母,不该为我承受这份苦难。

可我们从出生就形成的年龄差,注定了他们只能陪我走一段路。而这段路的大部分时间,我还像个不懂事的小孩东走西顾,导致聚少离多。

 

3

也许我们能做的,仅是不留遗憾

前面有提过,在大城市呆越久,越难以接受家里的某些价值观。

 

我在其它方面还好,愣是要挑个不是,就是没对象。因为这个罪过,春节日均三次被提及,人到点了就要结婚,结婚了立刻要有孩子,上赶着要完成人生的每个任务。

 

从自身自私自利的角度,我仍不愿意回去。我也不止一次想过将父母接到广州。但受环境习俗,人际关系,语言习惯,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影响,父母很难随着我落居大城市。

 

我第一次带母亲去大商场,坐扶手电梯时母亲惶恐地抓住我的手不放,她说她讨厌来这些地方。她喜欢留在乡下跳广场舞,带孙子。

 

我有我的精神追求,我的父母也应该有。

我想方设法想寻求这两种方式当中的平衡点。

而真正让我豁然开朗的是加拿大作家门罗的这句经典的话:

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人生的苦难挫折和生命的遗憾缺失必然存在。

 

时间像个赶路人,推着每个人马不停蹄的往前走,总有人领着陪着我走了一段路,然后因为各自的生命轨迹而分道扬镳。我甚至有一个想法,上帝创造了人类拥有睡觉与清醒两种状态,不就是出生与死亡的无数次模拟训练,试图让脆弱的凡人不要因为这一客观的生命规律而伤春悲秋。

 

我仔细想想,其实我无需刻意地让我的父母来到我的身边,或我放弃一切回到老家。因为回家了也未必能做到真正的尽孝。未来的工作,社交,爱情,以及可能会组建的家庭,不可避免地会照样分散自己的精力。

 

我要做的是尽量不留遗憾,听起来很像一句鸡汤,但它却是实在。

 

我给自己定下了三条很简单的规定:

1: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尝试回家,但前提是基于那里能有一份我真正想干的工作。

 

2就目前现状来说,不管多忙,不管内心多烦躁,每天坚持要同他们联系,吃什么,天气好不好,工作忙不忙,及时报备。

 

3抓住一切的可能抽空回家,听母亲讲小时候的故事,陪父亲喝茶,陪爷爷奶奶看潮剧,为他们做饭,改掉他们不利于健康的坏习惯,如果他们愿意,带他们出去旅游,多拍一点照片。

 

也许关于大城市还是家乡的选择,是出于自身逃避压力,是出于亲情的考量,但一切外因的困扰,归根究底,会简化成一个问题,我想做什么,我想了,然后有没有做? 如果你也有同样的迷茫,不妨问问自己。

     简历投递邮箱:zhuozhong@zzhr.net.cn

     猎头公司http://www.zzhr.net.cn

返回  2018-05-28